“坑爹”的公子与“危及飞行安全”罪
作者:崔振英 来源:张帝 浏览: 【大 中 小】 发布时间:2025-04-05 19:55:51 评论数:
曾经的明星股为何会跌落神坛?财熵梳理阳光电源的业务发现,其光伏逆变器、电站开发、储能逆变器均存在不同程度的苦。
公告一甲方:东方日升(安徽)新能源有限公司乙方:双良硅材料(包头)有限公司2022年至2024年甲方预计向公司全资子公司采购单晶硅片15.72亿片(210 mm规格),甲方于2022年采购乙方硅片不低于0.72亿片,双方初定于2023年采购6亿片硅片,2024年采购9亿片硅片。参照PV InfoLink最新统计(2022年4月27日)的单晶硅片(210mm/160m)均价测算,预计2022-2024年销售金额总计为142.27亿元(含税)。
本合同总金额为人民币32,400万元,占公司2021年度经审计营业收入的比重为8.46%,若本合同顺利履行,将对公司本年度资产总额、资产净额和净利润有一定积极影响。5月9日晚间,双良节能发布了最新公告,公司与东方日升(安徽)签订210mm规格硅片订单,金额约142.27亿元,与特变系新特硅基新材料签订多对棒多晶硅还原炉订单,金额为3.24亿元,两项订单金额共计145.52亿元。公告二甲方:华陆工程科技有限责任公司乙方:江苏双良新能源装备有限公司业主方:新特硅基新材料有限公司公司控股子公司江苏双良新能源装备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乙方)于2022年5月6日与华陆工程科技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甲方)签订了《还原炉设备买卖合同》,合同标的为多对棒多晶硅还原炉,合同金额为人民币32,400万元本合同总金额为人民币32,400万元,占公司2021年度经审计营业收入的比重为8.46%,若本合同顺利履行,将对公司本年度资产总额、资产净额和净利润有一定积极影响。此前,新特硅基新材料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业主方)与华陆工程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就新特硅基新材料有限公司年产20万吨高端电子级多晶硅低碳绿色循环经济建设项目(以下简称本项目)签订了《设计和采购承包合同》,由甲方负责本项目的设计和采购工作。
5月9日晚间,双良节能发布了最新公告,公司与东方日升(安徽)签订210mm规格硅片订单,金额约142.27亿元,与特变系新特硅基新材料签订多对棒多晶硅还原炉订单,金额为3.24亿元,两项订单金额共计145.52亿元。项目沿用改良西门子法,整体按照20万吨/年进行规划建设,分为两期建设,每期建设规模均为10万吨/年,建设期24个月。此外,长期从事硅片生产的浙江昱辉,在四川投资多晶硅生产基地的基础上,也启动了太阳能电池生产线,并收购了一家电池组件生产企业,打造着自己的垂直一体化。
业内人士表示,这和电站无补贴以及2020年的光伏玻璃和2021年的硅料通过不断涨价攫取了显著的超额利润有关。面对原辅料供需失衡、价格飙升和组件利润变薄的市场行情,饱受卡脖子煎熬的光伏组件头部企业纷纷将战略重点移至提高自身垂直一体化的程度上来,开启了大规模以组件产能为目标、补足产业链缺口的垂直一体化进程。对于需要耗费更多资金的下游电站领域,则基本没有涉及。光伏企业垂直一体化经营,正在呈现大水漫灌之势。
据了解,本次IPO,润阳股份拟募资40亿元,将分别投入到年产5万吨高纯多晶硅项目、年产5GW异质结电池片生产项目和补充流动资金。前车之鉴所谓垂直一体化,又称纵向一体化,是指企业在现有业务的基础上,向现有业务的上游或下游发展,形成供产、产销或供产销一体化,以扩大现有业务范围的企业经营行为。
该公司将主要建设10万吨多晶硅、15GW单晶拉棒、15GW电池组件及光伏电站项目,总投资351.5亿元。2011年财报显示,六九硅业这家曾被给予厚望的多晶硅企业,已经被减值22.75亿元人民币之多,减值商誉达2.734亿元。2022年2月25日,宝丰集团与酒泉市签订合作协议,总体规划建设35万吨/年工业硅、30万吨/年多晶硅、50GW拉晶切片、30GW电池组件生产装置,以及配套15GW光伏发电和风力发电电站。硅业分会称,2025年终端需求乐观预计400吉瓦,硅料需求量约150万吨/年,规划产能大于需求量。
同一个月,深交所披露,2021年电池出货量排行第三的润阳股份创业板IPO获受理。事实上,作为一种经济模式,无论在何种行业,都存在着专业化和一体化两种道路的分野。2008年前后,国际硅料价格大涨,这给了当时的很多光伏企业扩展产业链的机会。在襄阳分会场,总投资228亿元、一期投资50亿元的吉利科技硅谷项目开工,主要从事太阳能及多晶硅的研发生产,着力打造绿色硅材料产业集群。
2022年3月9日,江苏阳光股份有限公司全资子公司内蒙古澄安新能源有限公司成立。不过,与2008年前后的情况不同,从2020年开始的垂直一体化布局,新老企业更多地把目光放在了硅料、硅片和玻璃等领域。
对于志在垂直一体化的企业来说,提升自身抗风险能力,增强生存能力无可厚非,但在进行一体化的过程中,仍需保持审慎的态度,科学的研究,量力而行,避免跟风投资,产能过剩、资产透支,届时在残酷的优胜劣汰的竞争中,或将难以全身而退。2022年3月15日,此前主要专注电池、组件生产的苏州中来光伏新材股份有限公司与山西省太原市、古交市政府)签署协议,拟于古交市投资年产20万吨工业硅及10万吨高纯多晶硅项目。
2022年3月18日,宁夏晶体新能源材料项目开工,总投资1500亿元,是硅料巨头东方希望集团在宁夏打造的集光伏新材料、新能源、农光互补等上下游一体化循环经济全产业链项目。业内人士表示,垂直一体化可以有效降低交易成本,确保企业供应链的稳定。选择哪种道路,没有对错之分,但是在不同的背景,不同的环境下,往往会产生截然不同的效果。有色金属硅业分会专家委副主任吕锦标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多晶硅产能弹性系数小,且对安全、环保管理要求较高,一旦供过于求,极易出现较长时间成本价格倒挂的极端情况,进而再次进入行业资金投入不足、供需严重错配的恶性循环,加剧市场无序竞争。中盛光电成立于2007年,主要业务包括硅片及电池、组件等的生产与销售,同时也做光伏电站的EPC项目。以上列举的,还仅仅是这两年新加入进来的企业,这还不算早已垂直一体化的通威、隆基、天合、晶科、晶澳、阿特斯、东方日升等龙头企业。
预计在5年内分3期建设完成。此外,背板、封装胶膜、焊带等价格也较此前有所提升。
仍需警醒先行者在追逐垂直一体化模式方面付出的不菲的代价,不知道对后来者有多大影响?反正当光伏产业再一次攀上高峰时,又有一大批企业开始打造自己的垂直一体化模式。中盛光电则是其中之一。
2012年,曾经叱咤一时的赛维LDK和尚德,因为多晶硅价格的暴跌,也先后宣布破产重组。所谓的光伏垂直一体化企业,就是指经营其中至少两个以上产业链的企业
从光伏們调研的情况来看,目前包括山东、河北、陕西、山西、广东、安徽等多个中东部省份面临着光伏复合项目用地收紧的问题。2021年11月2日,山东省自然资源厅下发《关于对光伏项目用地进行核查的通知》,核查光伏项目土地使用是否符合鲁国土资规〔2018〕4号文件规定要求,是否履行项目建设方案和土地复合利用方案备案程序,永久性建设设施是否取得合法建设用地审批手续,布设在农用地上的光伏设施是否存在硬化地面、破坏耕作层、抛荒、撂荒、影响农业生产等情况,并且要求即日起停止光伏项目用地占用耕地的备案工作。这一问题的背后还涉及到光伏复合项目的认定标准问题,。今年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乐山太阳能研究院院长姜希猛在《关于农业光伏复合项目建立土地可持续管理体系的建议》提案中指出,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我国光伏产业对土地资源的需求持续增加。
针对光伏复合项目的用地规则,各省在实施细则中亦是不尽相同。众所周知,领跑者项目的主导方是地方政府,在由地方政府主导的规划方案中尚且出现土地性质不一等问题,所以用地问题在普通项目的落实中挑战更为巨大。
尽管8号文在提出之时明确要求各地区研究提出本地区光伏复合项目建设要求(含光伏方阵架设高度)、认定标准,并明确监管措施,避免对农业生产造成影响,但大部分地区只是出台了相关的建设要求,对于认定标准、监管措施等却一直未形成统一的要求。但也有省份进行了较为细致的规定,在《云南省加快光伏发电发展若干政策措施》解读新闻发布会上,云南自然资源厅明确,对光伏复合项目利用25度以上耕地(水田除外)或其他农用地布设的光伏方阵,不破坏耕地耕作层及农用地生产条件的可不改变原用地性质,用地允许以租赁方式取得;光伏复合项目以外的其他光伏发电项目,使用农用地的,所有用地均按建设用地管理,应依法依规办理建设用地审批手续。
这一问题也已得到了相关主管部门的关注,国家能源局相关领导曾在公开场合表示,十四五期间要持续加强政策供给,力争进一步改进影响光伏等新能源发展的用地、电网接入等关键性要害性的堵点难点问题。光伏+种植(来源:阳光新能源)从土地利用角度,一位行业人士认为,光伏+农业提高土地利用率,应该支持才对,光伏前后排的间距能保障足够太阳辐射了,同时在太阳好的地方光伏板还能避免太阳直射。
标准缺失此除了形式上的占用,光伏复合项目的问题还在于土地性质与实际情况是否相符的认定等。据海南相关开发人员介绍,目前海南省的光伏复合项目在发改委获得备案之后,还需要通过海南省平价菜保供惠民行动专班办公室的农光方案审查。但在农业发达的中东部省份,找地便成为光伏电站建设的首要任务,甚至成为项目进度的关键,而这一矛盾实际上从领跑者时代就已存在。但由于8号文并未给出具体的操作细则,在这一文件之后,各省又陆续出台了针对光伏复合项目建设要求、认定标准等具体操作事项的相关用地政策。
很多耕地都在山顶上,有些毫无植被的地区在土地性质商却被划归为宜林地,一位光伏电站资深开发人士感慨道。直到2017年,国土资源部、国务院扶贫办、国家能源局联合下发《关于支持光伏扶贫和规范光伏发电产业用地的意见》(国土资规[2017]8号)(以下简称8号文)。
事实上,光伏用地一直是光伏电站投资的的主要约束条件之一。8号文最大的变化在于明确了光伏扶贫项目、光伏复合项目的特殊用地政策。
但由于电力投资与农业经营跨度之大,导致大部分复合电站中,农业项目仅仅成为光伏电站的附属,而未实现真正的农作物增产与市场化运作。对建设占用农用地的,所有用地部分均应按建设用地管理。